内卷:中国式过度竞争的困境与突围
周末的商场里,几位年轻白领在咖啡馆低声交谈:“部门十个人抢一个晋升名额,天天加班到凌晨,收入反倒降了”“我们行业更惨,价格战打到成本线,公司已经裁员两轮了”。这样的场景在2025年的中国屡见不鲜。当“内卷”从网络热词升级为国家治理对象——2024年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“内卷式”恶性竞争,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写入“综合整治‘内卷式’竞争”——我们不得不正视这场蔓延至经济肌理深处的低效消耗战。
1、内卷的代价:从价格血战到创新枯竭
同质化竞争的恶果正在多个行业显现。汽车产业首当其冲:2024年全行业227款车型参与降价,新能源汽车均价从2023年的18.4万元降至17.2万元,跌幅达6.5%。疯狂价格战导致84.4%的经销商亏本卖车,全行业利润率从2018-2021年的6%-7%一路下滑至4.2%,陷入“增收不增利”的怪圈。
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创新能力的萎缩。当企业忙于价格厮杀,研发投入必然被挤压。光伏、锂电池等新兴产业本应引领技术突破,却因重复建设陷入产能过剩泥潭。工信部不得不紧急出台企业研发强度不低于3%的硬性标准,试图从技术门槛遏制低水平扩张。
这种消耗战的终极写照,是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市场的溃败。1999年中国摩托车凭借价格优势占领越南近90%市场,却因企业间恶性压价导致质量滑坡。2006年,日本品牌以高品质夺回95%市场份额,中国企业市场份额萎缩至1%,二十年耕耘毁于一旦。
2、根源探析:地方招商竞赛与供需失衡
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竞争成为内卷的重要推手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揭示出招商“内卷化”的典型模式:各地集中在相同产业领域比拼政策优惠,土地、税收让利愈演愈烈,盲目追求“大项目”“全产业链”,却忽视后续监管与服务。当全国多地争相建设光伏产业园、新能源汽车基地,产能过剩已成必然。
宏观数据印证了供需失衡的严峻性。2025年一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降至75.1%,较2021年77.7%的高点明显下滑。尤其令人忧心的是,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能利用率仅60.9%,汽车制造业也只有71.9%。与此同时,PPI连续31个月负增长,创下仅次于2012-2016年通缩周期的历史第二长下跌纪录。量价齐跌的剪刀差,揭示了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深度。
3、就业困境:内卷传导至劳动力市场
企业层面的内卷最终传导至就业市场。国际劳工组织《2025年世界就业形势概况》指出,全球青年失业率持续高企,临时工作和零工经济兴起导致就业稳定性下降。人工智能更使行政类岗位面临高替代风险——当企业深陷价格战,优化人力成本成为本能选择。
中国劳动力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:一面是技能人才缺口超过2000万,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;另一面则是普通岗位的过度竞争。这种结构性矛盾催生了职场“内卷化”:加班文化泛滥、无效劳动蔓延。2025年初,大疆强制员工21点下班,美的明令禁止下班开会,海尔要求加班需提前一周审批——这些“强制下班”政策引发热议,实则是企业应对效率陷阱的无奈之举。
4、治理新径:政策与市场协同发力
反内卷并非扼杀竞争,而是引导竞争向更高维度跃升。与2015年供给侧改革不同,本轮治理更强调:
行业自律与差异化竞争:汽车行业建立产能准入负面清单,钢铁业推行“三定三不要”原则(定冶炼能力、污染物排放、能耗总量,不要违规新增产能、不要低效投资、不要恶性竞争)技术升级破解同质化:运用数字技术、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,如新能源汽车聚焦降低百公里电耗至10度以下,普及NOA导航辅助驾驶区域协同破除地方保护:实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,改革财税体制增加地方自主财力,从根本上消除招商内卷的制度诱因
供给端优化已初见端倪。部分行业通过资本开支调整加速出清:锂电设备、风电设备、化学制药等领域的扩张性投资显著放缓,产能利用率开始触底回升4。当光伏企业转向“沙戈荒”新能源基地建设,当生物医药企业突破PD-1靶点扎堆研发,差异化发展的新生态正在形成。
5、破局之道:时间解放与价值重构
更深层的变革在于重构经济发展逻辑。“国家三把火直烧内卷”的民谚揭示战略转向:
烧掉通缩焦虑:延长2025年春节假期至9天,带动旅游消费6770亿元,同比增7,证明释放消费时间才能打破“降价-裁员-消费萎缩”的恶性循环烧旺人口希望:浙江试点“春秋假”便利家长带薪陪娃,深圳推行强制下班制度,扭转“加班无暇婚育”的人口危机烧出创新活力:当员工从996解脱,学习提升、创新思考成为可能,华为、比亚迪等企业证明技术突破才是终极护城河
“强制下班”表面是工时调整,实则是经济哲学的变革——从以时间换增长转向以效率谋发展。全国3亿劳动者若每日多休2小时,释放的3000亿小时年消费潜力,将重塑内需市场格局10。
夜幕降临深圳科技园,曾灯火通明的办公楼如今准时暗去。美的员工小陈带着孩子漫步公园,比亚迪工程师正为新款刀片电池做最后测试;浙江某光伏企业停止低价竞标转向储能研发;长三角招商部门不再比拼税收减免,转而规划区域产业链图谱...这些碎片正拼出反内卷战役的全景。
当劳动者有时间消费,企业有动力创新,区域发展各具特色,中国经济才能挣脱低水平消耗的泥潭。综合整治“内卷式”竞争,本质是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重构竞争伦理——这不仅是政策命题,更是每个市场主体生存智慧的觉醒。
股票正规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