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朗普称美国因关税上月赚了250亿:这仅仅是个开始,未来一个月内达到“强劲水平”
当地时间 7 月 13 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空军基地接受采访时声称,美国 6 月通过关税政策获得 250 亿美元收入,主要来自汽车、钢铝和木材等商品,并强调 “这仅仅是个开始”,未来一个月内关税收入将达到 “强劲水平”。这一表态与美国财政部 7 月 11 日公布的数据基本吻合 —— 当月关税总额达 270 亿美元,同比暴增 301%,创下单月历史新高。不过,这一数据背后存在复杂的政策背景与经济逻辑。
一、关税激增的政策背景
对等关税政策的延续与调整
特朗普政府自 2025 年 4 月 2 日起推行 “对等关税” 政策,对贸易伙伴设立 10% 的 “基准关税”,并对贸易逆差较大的经济体加征更高税率(如中国综合税率一度达 145%)。尽管 4 月 9 日因多方压力暂缓部分高额关税,但维持了 10% 的基准税率。7 月 7 日,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将暂缓期延长至 8 月 1 日,并宣布从当天起对 20 多个国家加征新关税,包括对所有进口铜征收 50% 关税。
全球贸易摩擦的升级
美国的关税政策引发连锁反应。加拿大、墨西哥已对美国汽车、钢铝产品实施报复性关税;欧盟于 7 月 14 日宣布对价值 216 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加征 25% 关税,并拟定 950 亿欧元的第二份反制清单;中国则对欧盟不锈钢、白兰地等产品加征反倾销税,同时限制医疗器械进口。这种对抗性措施可能进一步推高美国企业的进口成本。
二、关税收入的经济实质
财富再转移而非经济增长
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晋斌指出,关税收入激增本质是 “税收和财富的再转移”。进口商为转嫁成本,往往提高终端售价,最终由美国消费者或国内企业承担。例如,对巴西牛肉加征 50% 关税后,美国汉堡牛肉价格预计上涨 15%-20%,橙汁价格可能因巴西供应受限而攀升。这种 “自我征税” 模式虽短期增加财政收入,但长期将抑制消费需求、推高通胀。
对财政赤字的杯水车薪
尽管 6 月关税收入亮眼,但 2025 财年(2024 年 10 月 - 2025 年 6 月)美国累计财政赤字仍达 1.34 万亿美元,关税仅占同期财政收入的 2.1%。专家强调,财政健康需依赖经济增长而非贸易保护,关税无法解决美国结构性财政问题。
三、未来政策的潜在影响
8 月关税的冲击
特朗普计划从 8 月 1 日起实施新一轮关税,包括对铜、药品等关键商品加征高额税率。其中,铜关税可能使美国半导体、汽车制造等行业成本激增,推高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建设成本。而对巴西、印度等国的全面加税,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进一步碎片化。
国内产业的连锁反应
美国零售商库存周期已缩短至 1 个月,若关税持续升级,可能引发商品短缺与价格螺旋。例如,美国约 50% 的铜依赖进口,50% 关税将直接推高家电、新能源设备价格,甚至影响国家电网维护成本。
国际博弈的不确定性
欧盟、中国等贸易伙伴的反制措施正形成 “回旋镖效应”。德国巴斯夫等企业已通过稀土绿色通道与中国合作,而美国汽车行业因欧盟报复性关税面临 2 万个岗位流失风险。此外,特朗普威胁对 “与金砖国家保持一致” 的国家加征额外关税,可能进一步撕裂全球贸易体系。
四、专家视角与公众反应
经济学界的批评
欧洲经济学家赛勒斯・德拉鲁比亚指出,美国加征关税将引发国内通胀,削弱消费者购买力 —— 这对依赖消费驱动的美国经济是致命打击。荷兰国际集团研究显示,若对欧盟全面加税,美国 GDP 可能在 3 年内下降 1%-1.5%。
民众与企业的担忧
美国民众在社交媒体上直言 “关税是我们付的”,而企业界反应分化:钢铁、汽车制造商支持保护政策,但农业、零售业协会警告供应链断裂风险。例如,全美餐饮业协会称,关税可能导致餐馆菜单调整与成本压力。
五、历史镜鉴与现实挑战
2018-2019 年贸易战期间,美国关税收入曾短暂增长,但最终导致农业出口下滑、制造业回流不及预期。当前,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关税平衡减税造成的财政缺口,却忽视了全球化时代产业链的相互依赖性。正如王晋斌教授所言:“关税救财政是个伪命题”,其短期收益无法掩盖长期经济代价。
综上,特朗普宣称的关税收入激增,实为政策干预下的短期表象,其背后是全球贸易秩序的深刻震荡与美国经济的结构性困境。未来一个月,随着 8 月关税落地与各国反制升级,这一 “强劲水平” 的可持续性将面临严峻考验。
股票正规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